• <font id="eitpgp"><datalist id="eitpgp"><ul id="eitpgp"></ul></datalist></font>
  • 站在納米材料金字塔尖上的創業者

      新型納米材料的應用,将極大改善3D打印、電子行業、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上千個行業的現有産品性能,目前産品已經應用于諸多領域,成倍增強了現有産品性能。”崔建勳說。

      專欄導語:為了進一步宣傳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以下簡稱北京“海聚工程”)的實施成效,北京海外學人中心與《中關村》雜志于2018年合作策劃全年專欄——“海聚新時代”專欄,講述北京“海聚工程”特聘專家的創新創業故事和用人主體在吸引彙聚海外人才上的經驗做法,體現北京“海聚工程”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戰略,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海外人才來京創新創業指點迷津,為用人主體更好引進和使用海外人才提供借鑒。

      自2010年起,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代表市委、市政府,面向來京創業的留學人員組織“北京市留學人員創辦企業開辦費資助資金”(以下簡稱“開辦費資助”)申報工作。截至目前已有23批共1672人獲得一次性10萬元資助,其中有74人很快入選了北京“海聚工程”,有18人還入選國家“千人計劃”。2018年“開辦費資助”拟組織3批評審,今年第1批評審剛剛落下帷幕。本期專欄關注2位獲得“開辦費資助”後又入選北京“海聚工程”的創業者,探尋其企業快速發展的秘訣。同時,還對孵化出衆多優秀海歸創業者的海澱留學人員創業園負責人進行了專訪,挖掘其孵化經驗。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為實現建設制造強國目标而提出的行動綱領。其中提出要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新材料等10大産業。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新材料産業可以說是其它産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新材料産業中,納米材料是重點發展的戰略産業,而金屬納米材料則是重中之重。如果把納米材料比作金字塔的話,金屬納米材料就是金字塔的塔尖。在一個綿綿細雨的早上,我們就來到了複朗施(北京)納米科技有限公司,采訪公司創始人崔建勳,一位站在納米材料金字塔尖上的創業者。

      機會,給有準備的人

      崔建勳出生在一個電子工程世家,父親是第一代電子元件工程師,從事相關工作40餘年。受父親影響,他從小就對電子工程技術很感興趣,年僅15歲就拿到人生第一個專利證書。

      “我小時候非常喜歡看《無線電》、《電子世界》等書籍,還經常嘗試動手做一些電子類産品。印象最深的是我有一次做‘觸摸小台燈’,拿破紙盒作燈罩、扭上燈泡,關鍵元件綠瓷瓶還是從廢品堆裡扒出來的,就用這些簡單的材料實現了短觸控制開關、長握無極調光的功能。” 一次次的嘗試使他意識到,動手制作出一些新産品是他的興趣所在。他希望自己未來能開一家公司,制造一些偉大的産品。

      因此,在高考填志願時他直接選擇了河北大學的商科,希望學習商業知識,為創業做準備。在大學期間,他也沒把自己深愛的電子工程放下,一直保持着對這一領域的學習和關注。2008年臨近大學畢業時,學校有一個到法國學習交流的機會,正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崔建勳覺得應該出國去開闊一下眼界,隻是跟父親通了一個簡短的電話就踏上了去往法國的路。

      初到法國,崔建勳基本的法語都不會說,但他适應力很強,在同學和朋友的幫助下,很快掌握了法語,甚至在一位朋友的推薦下,順利進入世界500強Alcatel-Lucent研究院(阿爾卡特--朗訊)工作。而這個意外的機會竟讓他與納米材料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他所在的是新材料事業部,這讓他接觸到許多相關産品和技術,特别是金屬納米材料讓他覺得在未來一定會出現革命性的産品。因此,在Alcatel-Lucent研究院他一邊有計劃地體驗相關工作來積累經驗,一邊學習相關技術。4年時間,他已經成為一名出色的産品經理,掌握了金屬納米材料制造領域的前沿技術。

      回國,帶着夢想起航

      當被問到自己在世界500強企業已經得心應手、待遇豐厚,是什麼原因讓他選擇回國創業時,崔建勳提到這樣一個細節:“在一次華人聚會上,有位在法國工作生活多年,已成為法國中産階級的前輩告訴我,他總覺得在法國人生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準備回國創業以更好發揮自身價值,報效祖國。”

      這次與前輩的聊天對他觸動很大,當時他在法國已生活了4年,按照法國政策規定,滿5年就可以申請綠卡并有機會入法籍。他問自己:“難道我也要像前輩一樣,人近中年才回國嗎?”想到這裡,他毅然決定回國創業。

      2012年底,崔建勳帶着4年攢下的全部積蓄300多萬元人民币單槍匹馬回到了祖國,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2013年8月,他創立了複朗施(北京)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新型納米材料制備及産業應用。這一年,他隻有28歲。

      公司成立之初,隻有他一個人。“當時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有技術也有資金,那就盡快啟動起來。”但他并不是閉門造車,借着2014年興起的“雙創”浪潮,他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展會、創業大賽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逐漸搭建了核心團隊。

      “我們團隊的一位核心成員就是我參加培訓的老師,他講到不管什麼樣的企業都要面對商業化和資本化,這句話深深地點醒了我。課下我找到老師,向他講述了公司現狀,并請他幫忙對公司發展提建議,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保持了很好的聯系,後來這位老師成為了我們的合夥人,負責公司資本規劃。”

      更讓崔建勳受益匪淺的是各類創業大賽。在他看來,比賽是學習和展示最好的機會。“因為這些活動邀請了各行業非常了不起的專家、學者,讓我們能夠接觸到多方面的資源,包括資金、合作夥伴、客戶等等。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産品定位,更加科學地做出戰略規劃。”

      雖然對于他來說,比賽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他的參賽成績卻着實亮眼。2015年,他參加了北京市發改委舉辦的“節能環保低碳創業大賽”并獲得第一名,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創業大賽。此後,他還獲得了首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全國第一名。2017年年底,他和團隊又獲得了“中關村前沿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第一名,而他們的競争對手不乏實力雄厚的獨角獸企業。

      技術,助力中國制造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他掌握核心技術并構建了合理的商業模式分不開。在他看來,國内新材料産業的發展還存在短闆,許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新材料本身,而忽略了材料制造設備的研究。這就好比隻關注“蛋”,而忽略了産蛋的“雞”。

      在納米材料中,金屬納米材料的制造難度最高、應用最廣、産品附加值最大。所以,目前許多尖端金屬納米材料的生産仍然掌握在西方企業手中,中國需要花高價進口。長此以往,在金屬納米材料上也将會出現芯片一樣被人“卡脖子”的現象。

      因此,回國以後他首先啟動的就是對金屬納米材料生産設備的研發。2016年,在他的帶領下,世界第一台達到工業穩定量産的新型納米材料原理樣機自主研發完成。與以往運用化學方法制備納米材料不同,這台設備采用物理方法,不僅生産過程對環境零污染,而且資源利用率更是達到95%以上,由它生産的納米材料淨度高、純度高、成本低、種類多,生産效率也比國内外同行企業提升幾十倍。

      但這樣一台納米材料裝備需要投入的研發資金是巨大的,而且一家小公司生産的納米材料是否能得到外界的認可,崔建勳心中也在打鼓。

      “我記得當時300萬啟動資金在設備研發階段很快就用完了,于是我申請了北京市留學人員創辦企業開辦費,雖然錢不是很多,但是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激勵,頓時有種找到組織、雪中送炭的感覺。拿到錢後,我立刻把它全部投入于突破技術瓶頸。”

      複朗施的産品目前還沒有完全展開市場推廣,但是它的産品已經供不應求。“我們生産的高純度金屬納米粉,隻需要少量添加就可以極大改善産品傳統性能。比如目前最前沿的柔性顯示屏與超級電池,在制造過程中就需要大量使用金屬納米材料。”

      而這些金屬納米材料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涉及3D打印、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上千個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因此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崔建勳希望最終能把複朗施打造成一家像英特爾一樣的平台型企業,為各行業“賦能”。

      而對于公司的商業模式,崔建勳心中也有十分清晰的規劃。這離不開他在世界500強企業工作時對其商業模式的觀察。

      “許多500強企業都是采取‘三步走’的盈利模式先做出技術先進、性能**的裝備,初期隻賣裝備生産出來的産品,保持3至5年的穩定收入;當産品利潤低至30%到40%時,開始賣裝備,又是一筆高額利潤;最後一步是賣技術,也就是專利授權。”

      崔建勳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在規劃公司的發展,因此目前複朗施銷售的隻是納米材料,待研發出更先進的新一代納米材料生産設備後再賣上一代設備,最後再對其他企業進行專利授權。

      正是依靠着先進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崔建勳的企業得到了迅速發展,2016年公司挂牌北京“新四闆”,2017年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其本人也于2015年入選北京“海聚工程”,成為北京市特聘專家。

      對于中國打造制造強國,崔建勳充滿期待,也有着自己的見解。他希望國家可以通過調整稅收、優化補貼等方式來更大力度扶持《中國制造2025》中的重點行業,特别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從而引導資本、人才向這些行業集聚。

      “制造強國的建設,新材料一定要跟上,不能借雞生蛋,讓人家卡着脖子。而在制造業中,設備是命脈,我們自主研制的設備可以不是最先進的,但是一定要擁有研制能力。在這方面,一定不能隻注重短期效益,要做長期、大量的投入。”

      新聞内容來源于網絡


    在线观看